【GG的時光衣櫥】謎樣的古著尺寸

你是否曾感到困惑:「為何古著或舊衣的尺碼會如此謎樣?」偏偏尺寸又是添購衣物的重要環節,但倘若期待這篇能給你一個清楚的新舊衣尺碼對照表,本文可能會讓你徹底失望。

原因是天底下實在沒有這樣一個完美的尺碼轉換表,不過本篇還是能給大家一些簡單的概念,千萬不要還沒開始這趟舊衣遠征之旅就直接放棄。

其實綜觀今日各國使用的尺碼度量表也是相當的不同,就連有時同個品牌也會有"標籤尺寸相同但實際大小卻不一"的尷尬狀況,更遑論是衣齡幾十年的舊物,與現今尺碼不同應該不會是太難理解之事。

在這裡先來個小小的名詞解釋。Vanity Sizing 或是 Size inflation: 中文直翻為虛榮尺碼,實質上的意思是在衣物上貼上小於實際尺寸的標籤。來由應該是為了安撫多數人的尺碼焦慮症。

從Alaina Zulli的研究中發現,拿1937年Sears (希爾斯,美國百貨)的目錄來看,當時32吋胸圍的女人穿著的尺寸為尺碼14,相等於1967年的尺碼8,也是今日的尺碼0(以上尺寸皆為美規)。現今的人相較數十年前的人們,無論是在身高和身形上都大上許多,衣物上會有如此大的尺寸變化和調整也可說是合情合理的。

面對這樣的的狀況,其實最好的解方就是請賣家提供尺碼表。一般賣家通常僅會在出售商上標出標籤尺寸,但新手買家常碰到的窘境就是二十多年前的尺碼12,現在12碼的我們怎麼樣都是不太可能穿上的。我自己本身就曾在剛踏入舊衣的領域時直接看標籤尺碼購買,買了一條標示尺碼12的裙子,回家發現怎麼樣都扣不上扣子。之後我認真看才發現,標籤上是有標出臀圍36吋(不知為什麼沒有腰圍),以當今尺寸回推大概是小個兩號沒有錯(只怪當時對這領域的知識太淺薄,只好當花錢買經驗囉)。

所以,若在網路上購買舊衣物,建議大家一定請賣家提供尺寸表。但皮尺、捲尺這樣的測量工具確實也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有,我自己的做法是會詢問賣家平常習慣穿的尺寸,譬如M&S(瑪莎百貨)的裙子通常是穿幾碼這樣,當然還是會碰到同個品牌版型不同的狀況,所以這個也只能是個參考,要確定欲購買的衣物是否合身,不二法門就是賣家提供丈量尺寸(Measurements)。拿到賣家提供的丈量尺寸後,和自己類似的衣物做個比較,最好是看類似或相同的材質,譬如同樣是沒有彈性的布料,這樣相比,相對會更準確一些。

另外,稍早提到的身高也是進入Vintage這個領域的重點。1940年代的尺寸表上標示,五呎六吋(168公分左右)的身高已算是高,但對當今來說卻是一般平均身高(以上為美國的尺碼測量)。所以身為身高相對嬌小的我們,歐美的Vintage真的就像是為我們量身打造的一般,許多Vintage衣物對現今的歐美人士來說都算偏小,但對普通身高的亞洲人多半是剛剛好!

在經過許多血淚經驗後,賣家若能提供尺寸表通常會是最完美的狀況,若無法而你又對該單品愛不釋手,我自己得到的心得是:衣齡20多年的 vintage 物件尺碼大概比現大兩碼(也就是通常拿英規12會改買英規16),而十多年衣齡的物件則大概大個一碼左右(變成英規14)。但這真的只是很粗淺的經驗談,還是會有許多的例外,我也曾買過尺碼12但卻像尺碼14,或是標示尺碼14,不過實際尺寸可能連正常尺碼10號都很難穿上...

Wilds, M. (2019) Wear vintage now!: Choose it, care for it, style it your way. Spokane, WA: Denisebrain.

簡單拿幾件秋冬的外套和裙子當例子,並非所有我衣櫃的衣物都一定是Vintage,有些可能僅有幾年的衣齡的Pre-loved單品,但無論新舊,穿上身能讓自己開心的就是好東西!

秋冬外套

首先出場的是JAEGER的Vintage外套,百分之百羊毛,當初一看到馬上下標付款,基本考慮時間不到一小時,屬於衝動購物結果卻相當滿意的一件單品(是的,偶爾還是會有這種好事,跟中樂透同等開心!)。這件被我戲稱是天行者外套,當初我以為會比較合身(畢竟尺碼標示為14),用我自學的理論推斷應該是符合當今的尺碼。沒想到拿到、穿上身後感覺大了一點點,還好本身就有條腰帶綁上去就能馬上解決不合身這個問題,但也許就是那條綁帶跟外套長度,一直讓我想起安納金。

在嚐到綁帶的好處後,有天逛Charity Shop突然在特價的欄杆上看到這件John Lewis的短外套,我本身對品牌沒有迷思,主要是外套材質為羊毛和喀什米爾,而且特價只有五鎊,儘管那有點大的領子很容易就能看出她的年代感,但買舊物要得不就是這個嗎(?) 而且真的很適合搭配洋裝秋天去參加重要一點的會議,想也沒想離開店家時她就在我手上了。這件尺碼為12,我自己覺得蠻合身,合身到甚至有種可能小了半號的感覺,但想想誰會在這種短外套下面再穿毛衣,她都羊毛製了,本身就暖了啦。

這件Barbour是我在一個雨不停的冬天,覺得非常厭世煩悶的夜晚看到的。由於Barbour本來就不便宜,就算是舊物也不會變成一件十塊這樣賤賣,所以我考慮很久很久,最後決定送自己一件能擋雨的外套當生日禮物。這件也是比我習慣的尺寸來得大,但她是Riding Barbour,也就是只擋風和雨不保暖的外套,所以我通常都會再加個羽絨外套在裡面,加強她的效能。

這是第一次在Vinted上買得牛仔外套。印象中首購有折扣而且免運,所以好像整件只有六鎊錢不到。品質非常好,但品牌我無法看懂,是非常稀有的墨西哥製單寧外套。這件外套沒有特別標尺吋,只有說是Petite(比一般身材嬌小者可以買有標Petite的衣物,通常會更合身),賣家寫了是尺寸10,我的身材應該是介在10和12之間(因為完全沒有胸)。和賣家問了丈量尺寸未果,最後真的是太喜歡硬著頭皮買,還好非常合身!不過在學到更多經驗後,未來應該比較少會這樣衝動購物惹(?) (搭配的無袖洋裝也是因為沒有尺碼就下標,果然太長也不合身,這兩週有空會放到二手平台賣出,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私訊我詢問 :))

秋冬裙裝

酒紅色皮裙,依標籤看來應該是百分之百皮製,當初bundle一起和Vintage賣家Plaid & Lace Vintage購買的(可能已經結束營業,網頁已經很久打不開...)這件就是尺寸非常謎樣的一件。賣家說差不多是尺寸12,但裙子上寫著大大的8號,上身後大概是我低腰位置,本來是期待可以再高腰一點,當初不理解要好好丈量尺寸只好將錯就錯。由於尺碼真的太迷樣,我在猜是不是美國品牌,但又查到這牌子是在澳門販售...總之就是完全搞不懂但還好誤打誤撞,買到了喜歡而且能穿的裙子!

當初看到時很喜歡她的格紋,加上有百分之三十的羊毛,趕在冬天到來前快快下標。這件尺寸標示的部分寫著GB14,依我自己的理論加上她的年代感,我當時猜想應該是剛剛好我的尺寸,拿到後居然比上面那件皮裙還要更大,大到我平常是不會把衣服紮進去(看起來會沒有腰身,全身都是直的那樣...),僅能穿長過腰的毛衣遮住裙頭。甚至長度也是長的過膝,讓我有時候在公司會有點走路困難...但因為保暖又很適合冬天,暫時沒有出售的打算。只是從這經驗再度學到:買Vintage切勿看標籤尺寸,切記切記!

最後,這是最近的心頭好,首先她完全就是我高腰的位置,A字裙不顯臀寬,整件是混喀什米爾的羊毛,只賣三鎊錢!當時在Charity Shop看到,想也沒想直接買。(當天我還買了一件白襯衫和百分百羊毛罩衫,全部加起來不到十鎊!)看標籤和做工有可能不到10年,只能算是個有點年紀的Pre-Loved單品,但實在太喜歡也划算,儘管天氣漸漸轉暖,我最近還是很常穿著她搭不同襯衫去上班。

離上篇好像拖了有點久,本來想寫保養知識但實在抽不太出時間好好整理資料,轉念就先寫了尺寸相關的文章。不確定會不會有人對於如何丈量尺寸有疑問,如果有的話歡迎讓我知道,有空我再加上吧。下篇應該會寫選購Vintage要注意的部分以及教大家怎麼看標籤。之後再來介紹我的Vintage襯衫和夏日洋裝 🙂

【GG的時光衣櫥】英國舊衣哪裡找?

這是一個早就想寫卻一直拖延的系列。主要想分享在英國購入舊衣的心得和資訊,請勿將它當成穿搭分享。

緣起

身在英國,身邊隨時都環繞著購入舊衣舊物的可能。在一次與友人到 Vintage Kilo Sale 大開眼界後,我決定讓自己有個不買新衣的一年。一年過去,逛二手及舊貨成了興趣,最潮流的衣物已經進不到我眼裡。

當我回頭看時,突然覺得這一切都是有跡可循,本來就喜歡舊東西的我,從家飾、傢俱最後到自己身上的衣物、配件都改買二手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事。尤其我對於近年來衣服用了太多化學材質非常敏感,不只是不喜歡上身後觸感,我更討厭那些化學染劑及材質的味道。接連購入的舊衣除了使用後的氣味外,倒是從來沒有聞過那些刺鼻的人工味。再者,也許是大量製造以及使用相對便宜材質之故,新衣的壽命真的不是普通的短。我自認不是什麼太粗魯的人,也沒有期待一件買來的衣服傳承到我孫女,但許多衣物只能撐過一年甚至一季,儘管不是環保達人也讓我覺得無法接受。總之,發現自己也許就是天生穿不了當季流行的命。

名詞小教室

網路上有許多對於名詞解釋的文章或影片,這裡我只簡單的說明antique, vintage 及retro 不同。

Antique 是所謂的古董,超過百年的物件全部都在這個範疇,就保存不易以及稀有性,一般來說價格都比較高。

Vintage 在衣物上就是古著,基本上不到百年的衣物,且曾是某個時代、年份的產物,爾後又不再生產、製造,就會被歸為此類。在英國有許多所謂的慈善店(Charity Shop, 每個城市、小鎮、村莊都會有一些慈善店)店內的商品都來自於各界的捐獻。許多人會把自己用不到的衣物、傢俱、家飾、書籍等等,捐至家附近的慈善店,而顧名思義,Charity shops的收入都會由所隸屬的慈善機構使用。我自己非常喜歡這樣的概念,買東西同時也積陰德,一舉兩得。

Retro 則是指復古,也就是當今現在但製作出來的是數年(甚至數個世紀)前的風格。個人目前並沒有特別喜歡的年代風格,所以對於retro的物件我其實涉略非常少。若對早先年代風格有興趣的朋友,在穿搭時希望能保有一致性,我會建議考慮retro的鞋子。原因是,鞋子是一般身上配件中耗損最快的物件,有年代的鞋靴相對不容易保存,這也是為什麼儘管是慈善店、二手店,甚至舊物販賣平台林立的英國,也很難找到當年留下來的鞋靴(有的話通常價格也相對高,合適的尺寸更是不好找)。

Pre-loved 這是個二手或舊物很常使用的字,基本上意思和 second-hand 差不多,看字根字首也能明白,就是指曾經被使用且喜愛的物件。原衣物持有人在經過年華(甚至一個季節後),衣服及配件可能已經不符身形或是自己的風格,但衣況保持得還不錯,也許更適合其他人擁有,就會把這一些衣物淘汰、捐贈或轉賣。我自己很喜歡這個字,感覺"曾經被深深喜愛著"這樣的概念非常浪漫,也讓自己接手時偶而會想探究衣物曾經有的故事。

Go thrifting/ thrift store/ thrifted item 就我的經驗,這個字比較常見於美加的賣家或是舊物愛好者。Go thrifting 簡單說就是到二手店、慈善店、車庫拍賣(美國)或英國的後車廂拍賣甚至跳蚤市場去找曾被使用的物件,以折扣的價格購入。Thrifted item 就是曾被先前的持有人使用,多半狀況不錯(至少堪用),還有許多再被使用空間的物件。

在發現自己對舊衣的喜愛後,我花了許多時間上網搜尋保養及維修衣物的知識,狂熱到甚至買書來研讀。但在這篇我會先簡單分享幾件在不同平台買的舊衣,然後說明一下能找到這些舊衣物的管道。一些相對細微且深入的知識,例如:挑選和保養,我會留在之後的篇幅跟大家介紹。

秋冬洋裝

打頭陣的先是洋裝,原因無他,我衣櫃內最多的就是洋裝,加上這也是第一次買舊物的品項,心得相對比其他的衣物來的多些。

身形上來說,我是個和多數亞洲人比下盤比較穩健的女子,因此裙裝其實比褲裝來的合適。我甚至認為自己應該算是五五身形,但在外這麼多年,我已經學會了欣賞各種不同的美。而且真心認為不應該為了這種基因就註定的東西傷感。不管女孩或男孩,都該欣賞自己任何時候的樣貌。You are the best version of yourself 🙂

Bought from Vintage Kilo Sale, with a matching belt

這件就是第一次在Vintage Kilo Sale購入的洋裝。回家試穿時我本來以為自己不會喜歡她,但後來發現她的款式和顏色都非常好搭配後,基本上已成為我固定的上班Look。土耳其同事曾經讚美這樣的穿搭很像貴族,儘管我知道他說的是衣服不是我本人,還是欣然接受這樣的稱讚。

這件立領洋裝前側有鈕扣到腹部左右,左側有拉鍊(第一次穿沒發現差點撐爆她),還有一條搭配的腰帶。

Vintage Kilo Sale顧名思義就是現場服飾秤斤論兩的賣,幾次購物的心得,我覺得買洋裝、上衣和材質相對輕的針織或毛衣會比較划算,買皮衣大衣可能就要好好檢視過衣服狀況才能確定是否實惠。基本上和私人店家或是Charity shops 相比 kilo sale 都是相對便宜的。但衣況和清潔程度可能就不比其他選擇,購買時可能要特別留意。

我們在Glasgow最常看到的 Vintage Kilo Sale 有以下兩個,基本他們就是個城市巡迴,租個場地然後任君挑選。入場通常需要門票(£1-£3不等,2022及2023價格),越早入場選擇越多價格就比較高,有些最後幾個小時是免費入場,但就是撿大家剩下的東西囉。

ShopKilo

Worth the Weight

這件和下一件是直接和復古店家 Plaid & Lace Vintage 購買的(網站無法開啟,有機會再分享)。我戲稱她是龍袍,她也真的長得跟龍袍差不多。我至今還不知道什麼場合穿她最合適,穿去上班可能同事都要謝主隆恩,Day out 跟 Night out 似乎也不合適,但每次打開衣櫃看到心情就很好,所以也沒有要賣掉的打算。

這件洋裝有個花邊的立領,還有兩條延伸的繩子可以打個小巧的蝴蝶結。一樣的,左側有拉鍊。所以囉,如果確認購買的洋裝是自己的尺寸,試穿時卻怎麼也拉不上去,不妨就找找左右兩側是否有拉鍊吧(當然專業賣家會在一開始就告訴你的)。

來源跟上一件一樣,看起來是黑色但其實是深藍色底的洋裝。一樣,是一件穿了總是被稱讚,也挺適合上班look所以我三不五時就穿去上班,感受她人讚美。我是個懶散的人,因此穿搭非常簡單。開始穿洋裝之後其實更是簡單(不用想下半身,只要考慮鞋子),天冷就在洋裝內加上發熱衣和褲襪,偶爾會再搭毛衣,說有多容易就有多容易。

這件細節多一點,一樣是前側有鈕扣(隱藏式),最上方的是金釦,領口處還有個小小的暗釦。腰間有個暗勾,勾上後會有些腰身。兩側還有腰帶環,判斷本來應該是有搭配的腰帶,但在經過幾次易主後遺失。但也沒關係,準備一條自己的腰帶就會有不同的風情。

這件是在我第一次在 Kilo Sale 買得不亦樂乎、發現舊衣的好之後,在 Etsy 這個網站上購入的。Etsy除了有我們這些創作者自己販售自產的商品外,也有許多店家會放上自己的舊衣舊物販售。當時主要是看上照片裡的皮帶(法國製,年份不確定),然後看到這件洋裝特價後就放入購物車結帳。當時對舊衣的知識還不豐富,對這有些涉略後,我猜這件洋裝應該是幾年前的 Retro,算不上真正的 Vintage。但老實說,如果購買的東西能讓自己開心,其實也不算差的消費體驗。

這件細節不多,而且非常長,沒有搭有根的鞋子會有點尷尬。領口有一個簡單的蝴蝶結(Pussy bow tie),其實整體來說是比我習慣的尺寸大很多(抑或是我沒有胸撐不起來LOL),碰到這樣狀況別怕,有一條萬用腰帶即可!

配件們

皮帶就是剛剛提到的,法國製的特殊設計款,我有信心這個一定是Vintage。兩個小包包都不是舊物,是我年輕不懂事買的,但這尺寸的包我也只有這兩個,基本沒有打算再購入,除非未來看到讓我怦然心動的款式(左:CHARLES & KEITH,右:The Cambridge Satchel Company)。靴子是慈善店購入的Clarks。

舊衣購買平台

Etsy 一般來說Etsy上的都是專業賣家,也就是說東西是有一定的品質。專業賣家通常會在賣出前仔細檢查和清潔,價格也相對比較高(許多賣家也會用Vinted 和 Depop兩個平台)。其實我會建議對於清潔、整理甚至舊物知識還不夠多的新手先和專業賣家購買。許多賣家也都會很願意分享知識及回答問題,所以有什麼疑問千萬都不要猶豫,直接和賣家溝通即可。

Vinted Depop

這兩個平台上也是可以找到許多專業賣家,但更多的是個人在販售自己不適合或穿不下的衣物。兩個平台的同質性很高,我個人比較喜歡 Vinted 多一些,主要是使用介面比較流暢,而我最多的舊衣物都是來自這平台,僅次於實體的 Charity Shop。

Ebay 必須承認我對Ebay有偏見(我在疫情高峰期曾在這平台上下標消毒酒精,三年過去,還是什麼都沒有看到)所以我完全沒在Ebay上買過任何舊物。我通常拿來當資料蒐集或是比價平台LOL 大家應該都知道Ebay有名的就是可以競標價格(其實上面兩個平台也是有可以議價的功能),我常常看到一些舊物穿搭的Instagram influencers 在Ebay上找到很好的 deal ,一樣列出來給大家參考。

另外,我也有幾個專業賣家口袋名單(通常有自己網頁),如果這系列在今年有幸可以繼續出產,我會在未來的文章中和大家分享。